新界府字〔2023〕72号
关于做好2023年秋冬种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村委会:
秋冬种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对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稳步推进我镇秋杂粮补种及冬油菜扩种工作,夯实粮油增产保供基础,确保蔬菜稳定供应,现就做好2023年秋冬种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我县农业秋冬种工作要求,立足实际,实打实调整结构,利用冬闲田大力扩种油菜和夏粮,提升粮食和油料产能,提高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供给保障水平,切实见到可考核的成效。树立大食物观,积极发展蔬菜等种植,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二、任务分配
(一)生产目标。全镇秋杂粮补种0.053万亩;秋冬种面积稳定在2.68万亩以上,其中:油菜面积0.984万亩、蔬菜面积0.26万亩、绿肥1.25万亩、其他作物0.31万亩。
(二)效益目标。建设一批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区,集成示范推广油菜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提高油菜单产和稳定总产量。中熟油菜实现“446”目标,即亩投入400元(土地流转成本除外),实现亩产油菜籽400斤,亩纯效益600元以上(以稻油两熟制水田及旱地油菜为主);早熟油菜实现“335”目标,即亩投入300元(土地流转成本除外),实现亩产油菜籽300斤,亩纯效益500元以上(以稻再油、稻稻油三熟制水田油菜为主)。推进设施蔬菜建设,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收入。积极扩大绿肥等肥田作物种植,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三)产业目标。稳定扩大一产种植,大力发展二产加工和三产服务业,培植新界埠镇菜籽油和蔬菜等特色生态品牌、观光旅游基地,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稳步提高,形成产业上下游连通、一二三产融合、利益机制共享的发展格局。
三、发展方向
(一)继续扩大油菜生产。在去年扩种油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利用冬季水田扩种油菜,利用中稻及一季稻田、二晚田扩大油菜种植。
(二)持续扩大夏粮生产。充分利用旱地、适宜水田扩大小麦、蚕豌豆、马铃薯等夏粮作物种植,夯实明年粮食生产基础。
(三)稳定蔬菜种植。稳定冬季蔬菜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甘蓝、菜薹、花椰菜、莴笋、芹菜等叶菜类,以及设施番茄、黄瓜等茄果类蔬菜,增加冬季蔬菜供应,保障市场供应不断档。
(四)兼顾培肥地力。要加强冬耕冬翻,培肥地力,在抓好油菜、夏粮、蔬菜等重点作物生产的同时,兼顾抓好绿肥等饲草饲料作物种植,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保持耕地持续生产能力。
四、重点任务
(一)千方百计扩大冬种面积。围绕2023年目标任务要求,将任务面积实打实落到具体主体、具体田块。一是深入挖掘耕地和茬口资源。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以推动油菜、蔬菜下田接茬为重点,在一季稻区、适宜双季稻区积极扩大油菜、夏粮、蔬菜、绿肥等秋冬种作物种植。二是做好抢墒抢种。提前筹划生产安排,通过抢墒造墒播种、提灌育苗保苗、适期移栽定植等方式,努力抢栽抢种,把重点作物种在适栽期。三是挖掘冬种旱粮潜力。积极引导农民扩大马铃薯、蚕豌豆等粮食作物种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夯实明年粮食生产基础。四是发展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全镇低龄果园、茶园、油茶园等,发展杂粮间作套种,扩大杂粮面积。
(二)合理优化种植布局。按照“宜油则油、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肥则肥”原则,合理安排秋冬种生产优势区域,科学确定粮经饲结构,切实提高种植效益。合理推广轮作模式。一季稻区以冬闲田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一季稻+油菜”“一季稻+蚕豌豆”“一季稻+马铃薯”等轮作模式。双季稻区以油用早熟油菜为重点,兼顾菜用、花用、肥用等油菜,因地制宜发展“稻稻油”“稻稻菜”“稻稻花”等轮作模式。积极发挥本村生产优势区域作用,促进油菜、蔬菜等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提升、供应结构优化。
(三)着力推进高产高效。根据不同作物和功能,突出绿色生态和提质增产增效要求,分类制定不同的技术路线,加快冬季农业技术集成创新。
(四)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油菜下田”为主攻点,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季节性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挖掘冬闲田潜力,有序引导水稻种植大户发展“稻油”“稻薯”“稻菜”等模式,促进粮油兼丰、周年高效。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要提高秋冬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增强秋冬种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注重运用政策激励、市场引导、项目推动等措施,提升秋冬种工作的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秋冬种生产浓厚氛围。
(二)强化责任落实。为落实好今年油菜种植目标任务,镇里对未领取免费油菜种子田块,并完成今年种植任务的村奖励15元/亩(具体已实际到账为准)。对未完成今年种植任务的村连片示范区面积内的少一亩每亩罚100元,连片示范区面积外的少一亩每亩罚30元。各村要加强与种粮大户对接,在中外环、上新工路、上太线、城黄公路沿线打造好油菜连片高产示范区建设。使示范区实现效益华,以点带面促进我镇油菜种植部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强化服务指导。提前做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冬种农资调运和储备,保障市场供应,特别是油菜种子要保证供应充足。早熟品种要在10月20日之前下播、中熟品种要在10月25日之前下播。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现场咨询等服务活动,着力解决生产中和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推动大面积增产增效。做好冬季农机具检修、调度,切实做好冬季果茶园深翻施肥、枝条修剪、清园封园等管理。
(四)科学防灾减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早做好防灾减灾应急准备,特别是对可能发生的旱情要有预判、有应对预案。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因地制宜制定应对方案,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民落实抗灾措施,做好生产恢复工作。大力推广江西微农微信服务平台,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服务水平。加强农情调度,及时上报灾情,落实农业救灾资金,全力保障冬季农业生产稳定。
附件:1.2023年新界埠镇秋冬种生产目标任务安排表
2.2023年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2023年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要点
4.2023年秋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2023年10月13日
新界埠镇党政办公室 2023年10月13日 印发 附件1
2023年新界埠镇秋冬种生产目标任务
安排表
(单位:亩)
行政村 |
秋冬种总面积 (亩) |
重点作物面积(亩) |
|||
油菜 |
油菜连片示范 区面积(亩) |
夏粮 |
蔬菜 |
||
全镇合计 |
26997 |
9840 |
1050 |
530 |
2606 |
城陂 |
3624 |
1180 |
150 |
60 |
380 |
三星 |
1650 |
568 |
30 |
40 |
286 |
端溪 |
2527 |
785 |
50 |
45 |
274 |
五星 |
2623 |
836 |
100 |
45 |
208 |
桐山 |
2530 |
896 |
100 |
45 |
276 |
横江 |
1500 |
658 |
50 |
30 |
107 |
洲上 |
1800 |
1160 |
150 |
25 |
90 |
车溪 |
710 |
322 |
30 |
30 |
96 |
堆峰 |
935 |
300 |
30 |
30 |
93 |
湾溪 |
1920 |
745 |
100 |
45 |
121 |
光明 |
2955 |
960 |
150 |
50 |
265 |
泽山 |
1056 |
310 |
30 |
25 |
130 |
先锋 |
2000 |
760 |
50 |
35 |
170 |
富港
|
1167 |
360 |
30 |
25 |
110 |
注:油菜为约束性任务,其他为指导性目标。
附件2
2023年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我省油菜生产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人工生产成本高和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具有培肥地力、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人工成本、增产增收等优点,有利于促进油菜产业绿色、轻简、高效的发展。
一、适时排水晒田。稻田适时排水非常关键,宜根据中稻、晚稻生育进程、土壤保水能力,特别要注意天气形势变化,一般在水稻收获前7-10天排水晒田,为水稻收获和收后的油菜播种创造适宜的墒情(土壤含水量30%左右)。
二、前茬秸秆切碎喷洒还田。前茬作物收获时在联合收割机上加装切草喷草装置,收获时同步将秸秆切碎并抛洒均匀,留茬高度30厘米左右。
三、选用良种。选用高产抗病抗倒或优质早熟品种。
四、种子包衣或拌种。推广用“种卫士”、“迈舒平”等进行包衣或拌种,增强抗逆性,防菜青虫、蚜虫、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等,确保苗齐苗壮。
五、适时抢墒早播。墒情要求土壤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确保机开沟时土能均匀盖到畦面。采用直播方式,两熟制油菜赣北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赣中南10月上旬至10月底;三熟制油菜10月20日左右,最迟至11月上旬,即中稻(再生季、晚季)收获后抢墒早播。过早播种可能导致菌核病和倒伏加重,早花减产,增加防虫成本。建议从防病、防虫、防草角度,考虑各地墒情,针对不同品种,合理确定播期。播种时若墒情差,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后灌水,水不上畦面。
六、合理密植。机械联合播种亩用种量250-300克,人工撒播亩用种量300-400克、无人机飞播亩用种量400-450克,确保每亩基础苗3万株左右。油菜播期每推迟5-10天,播量增加50克/亩可达高产要求,迟播田块每亩用种量可增至500克左右,每亩基础苗5万株左右。通过播量调节种植密度,可更好适应机械化收获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七、轻简化或联合机械化播种。轻简化播种是在前茬秸秆机械粉碎喷洒还田后进行人工(或辅助机具)撒肥撒种、机械开沟均匀盖土的一项技术。高产中稻田草量较多时,可浅旋耕、施肥播种(也可采用飞播)后开沟覆土;机直播是采用联合直播机,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播种、施肥、覆土、除草和开厢沟等各个环节(适用于土壤偏砂性、排水较通畅、易控制墒情的田块)。
八、“三沟”配套。播后开好“三沟”,开沟时注意沟要直,三沟相通,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做到雨后田间无积水。要求畦沟深25厘米,每块田四周开围沟,长度超过40米的田块每隔20-30米开一条腰沟,围沟、腰沟深30厘米。及时清沟理墒,保持“三沟”畅通,可降渍防渍,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壮苗,提高抗病能力,预防菌核病和角果黑斑病等病害发生。
九、合理施肥。适当提高油菜施肥水平,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推荐使用油菜专用缓释肥。选用“宜施壮”、“新洋丰”、“三宁”等油菜专用缓释肥作底肥施用,旱地油菜40公斤/亩,稻油两熟制油菜45-50公斤/亩,迟播早熟油菜40公斤/亩。对于冬前苗期生长不足或叶色偏淡的可适当追肥,蕾薹初期每亩追施2.5-5公斤尿素和3公斤氯化钾提高抗倒性,对于严重缺硼土壤,或保肥能力差的沙壤土,薹期要求叶面喷施硼肥。
施普通化肥要分次施肥。根据测土结果,调整施肥配方,重施底肥,苗、薹期实时调控,全程施硼。首先施足底肥,每亩施45%(15-15-15)三元复合肥35公斤、尿素5-6公斤、钙镁磷肥15-20公斤、硼砂1公斤;其次,早施苗肥,促苗早生快发,一般在定苗(移密补稀)后,每亩施尿素5-6公斤淋施或雨前撒施;春节前施好薹肥每亩施尿素5-6公斤、氯化钾6公斤;初花前进行一次叶面喷施硼肥(可结合菌核病防治进行)。
十、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为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建议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苗前期各种病虫。①除草。播种后3天以内,可选用播后苗前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油菜4-5叶期防除单子叶杂草;油菜5-6叶期防除双子叶杂草。②防虫。苗期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菜青虫、蚜虫、猿叶虫。菜青虫可选用敌百虫乳油、阿维菌素、溴氰菊酯乳油;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溴氰菊酯乳油、噻虫嗪、抗蚜威;猿叶虫可选用农梦特乳油、菊杀乳油、辛硫磷乳油。③防病。初花期和盛花期采用无人机喷洒氟唑菌酰羟胺、啶酰菌胺或咪鲜胺,预防菌核病1-2次,间隔7-8天,宜轮换用药,以提高防效。根肿病易发田块选用抗根肿病品种、用氰霜唑拌种,结合整地每亩用生石灰25-50公斤改良土壤。
十一、绿色调控。苗期偏旺的田块,叶面喷施烯效唑或多效唑控旺,防止早薹早花,减轻冻害影响。苗期偏弱的田块喷施新美洲星、油菜素内酯、碧护等生长调节剂,增加油菜抗冻性,促进壮苗形成。初花后期,选择合适的肥药,实施“一促四防”。
十二、适时收获。大力推广油菜机收减损技术,在适宜收获期采用联合收获机一次性收获;或在油菜八成黄时,采用无人机每亩用“立收油”干燥剂80-100毫升脱水干燥,5-7天后采用联合收获机一次性收获;或在油菜八成黄时,采用分段收获,即人工或机械割倒,4-5个晴天后(95%以上的角果已干燥)机械捡拾脱粒。
十三、菜籽储藏。收获的菜籽及时晾晒,积极推广油菜烘干技术,籽粒水分≤9%时入库或放阴凉通风处储藏。
附件3
2023年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要点
为确保油菜秋冬播顺利开展,扎实推动油菜播种任务完成,需抓好油菜育苗、移栽等关键技术环节,力争明年夏收油菜丰产丰收。
一、选种播种,科学培育壮苗
(一)品种、场地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和多抗的双低油菜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相应适播品种。选择室外水源便利、空旷平整、地势较高的平整水泥场地或者田块作为育苗场地。
(二)前期准备
1.苗盘准备。育苗盘采用水稻硬质育秧盘,规格58厘米×28厘米×3厘米,底部均匀分布排水孔。在育苗盘底部铺一张透明塑料薄膜,宽约27厘米、长约66厘米,两头高出苗盘约2厘米左右。
2.基质配制与选择。用粉碎的菌渣(80%)+稻田土(15%)+珍珠岩(4%)+钙镁磷肥(1%),混合均匀可用于育苗基质。也可选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油菜育苗专用基质,基质要求:具良好的吸水性,有机质含量20%-40%,pH5.5-7.0,有害生物和重金属指标应符合GB8172的规定。
3.基质装盘。小规模生产可以人工作业,把基质填入苗盘用专用工具刮平即可。大规模生产可用生产线操作。
4.种子处理。晒种1-2天,做一次发芽试验,发芽率85%以上的种子可以使用。播前用烯效唑溶液进行拌种(每公斤油菜种子用0.5%烯效唑24-25毫升)。
(三)播种育苗
使用油菜播种器或用播种流水线进行精量播种,密度为800-1000粒/盘。
1.盖种。播种后用基质均匀盖种,厚2-3毫米。基质含水量40%-50%。
2.叠盘。将播好后的苗盘层层叠放在一起,叠放层数以50层左右为宜,整体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保温,每叠苗盘之间保持5-10厘米距离。
3.摆盘。待苗盘约2/3的籽粒露黄时,将苗盘平摆到育苗场地。
4.盖膜。苗盘摆出后用喷雾器对缺水的地方补水,基质含水率保持在45%左右,随后用无纺布覆盖。
5.揭膜。当80%以上的幼苗子叶完全展平变绿时,约摆盘后48-72小时,揭去覆盖物。此后适当控制水分供应,以边角部位不发生萎蔫为度,发生萎蔫时可少量补充水分。此外,2叶期前要注意预防大雨冲刷苗盘。
二、水肥管理,促进减量增效
出苗10天后用1%尿素水喷施一次,间隔一周后根据苗情用1%尿素水浇施2次。移栽前3天,用2%氮-磷-钾45%均衡复合肥浇施一次,施肥时间宜在早晚进行,注意炼苗,苗龄15-20天开始炼苗,苗不萎蔫不浇水,浇水一次要浇透。
三、紧盯秧苗长势,确保适时移栽
(一)移栽。待苗龄4-6叶,苗高8-12厘米时要适时移栽。秧苗移栽前一天要补足水分,以增加移栽时根部的带土量,提高秧苗的成活率。用移栽机械进行移栽,亩栽1.0-1.2万株,晚栽油菜适当提高移栽密度。
(二)浇定根水。移栽后一定要灌一次跑马水,浇透水以利于活棵。
(三)查苗补缺。移栽活棵后,要及早查苗,发现有缺苗、断垄的要及时补栽,补苗后浇1-2次活棵水,确保成活。
四、防病抗灾,力争稳产高产
(一)防治病虫。在育苗期间注意防治菜青虫、蚜虫等危害。密切关注虫情,在大田有蚜株率达到8%、菜青虫百株虫量达到20-40头以上时,喷施溴氰菊酯、噻虫嗪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果防治效果不好,可于5-7天后再防治一次。
(二)防灾减灾。要持续做好抗旱准备,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及时清理沟渠,适时灌水抗旱,要做到快灌快排、水不上厢,忌大水漫灌。同时,可结合抗旱灌水,亩追施尿素5公斤和氯化钾2公斤,促进植株生长。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叶面喷施黄腐酸等抗旱保水剂或同类生长调节剂,增强油菜植株抗旱能力。育苗移栽后,田间管理可参照附件2。
附件4
2023年秋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一、露地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当前我省露地蔬菜白菜、花菜、甘蓝、芥菜、莴笋、萝卜、绿叶蔬菜等在播种育苗定植阶段,番茄、辣椒、黄瓜、菜豆等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已到收获中后期。
(一)及时采收上市
处于收获期的蔬菜要及时采收,注意清除残枝病果,以防降低商品价值。可延长收获期的蔬菜可适当追施水肥,提高产量;生长势弱的蔬菜可提前拉秧,及时清洁菜园,定植甘蓝、莴笋等和抢种菠菜、韭菜等耐寒性强的叶菜。
(二)加强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秋播花菜、甘蓝、莴笋等蔬菜正处于育苗期,采用遮阳网覆盖育苗,要做好适当追肥浇水,确保养分和水分的均衡供应。
2.定植管理。尽量选择晴好天气定植,定植后及时浇定苗水。定植时应做到“三带”:带土、带肥和带药移栽,注意保持苗的营养块或是基质块完整不散,以免伤根。早熟品种适当密植,中晚熟品种稀植。
3.水肥管理。花菜需肥量较多,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及时追肥。采用“前促发苗,中稳壮实,后攻花球”的施肥技术。一般整个生育期需追肥2-3次左右。花球发育肥大期,需要较多的水分;结球后期控制浇水量。要严防畦面积水,及时排水。大白菜、甘蓝缓苗后应肥水齐攻,每亩施尿素5~7公斤,促苗早发,10月下旬前后甘蓝进入包心期再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公斤/亩,并勤浇水,促其尽快包心,到11月下旬,天气渐冷,可以适当冬灌以减少冻害。萝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在肉质根膨大期,要保证水分足量均匀供应,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也不要一次浇水量过多,底肥施用量少的可随水冲施有机肥。
4.病虫害管理。重点防治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菌核病和黑斑病等病害,烟粉虱、蓟马、蚜虫、菜青虫、斜纹夜蛾、斑潜蝇等虫害。在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喷施叶面肥同时作业,实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等多重效果。
二、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当前,秋延后茄果类等蔬菜处于移栽生长初期,春提前蔬菜处于播种育苗期。做好设施蔬菜秋冬生产管理,保障元旦和春节前后茄果类等蔬菜的供应。
(一)秋延后蔬菜
1.肥料管理。科学运筹肥水和植株调整,少量多次施肥,确保植株生长健壮,延迟衰老。茄果类蔬菜在全生育期内必须保证氮肥的供应,保证植株地上部茎叶和根系正常生长。磷肥可保证生育期花芽分化的需要,此外,果实的膨大生长,种子的形成也需要磷肥。充足的钾肥可以促进同化产物的运输,保证光合作用旺盛和果实的肥大。当钾、氮比较高时,有利于钾肥吸收,果实膨大显著。同时要保花保果,也要疏花疏果。
2.温度管理。做好中后期的大棚保温工作,促使果实正常生长。进入11月,随着温度下降控制放风量和时间,要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可加盖草帘。
3.病虫害管理。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防治霜霉病、晚疫病、白粉病、蔓枯病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蚜虫、白粉虱、蓟马等虫害。
(二)春提前蔬菜育苗
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耐寒性较强,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2.苗期管理。冬季育苗大棚要充分保温,在晴天午间时可以进行适当通风透光。一般利用多重覆盖保温:地膜、小拱棚、无纺布或草帘、二重膜、大棚膜(也有在大棚膜外盖草帘),遇到极寒天气可采用电热线保温。合理灌溉和施肥,
3.分苗管理。采用苗床育苗的,当幼苗3-4片叶时,就要分苗。应选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进行,分苗前一天要浇“起苗水”,以利于起苗时减少伤根,促进缓苗。起苗时尽量不伤根,并带少量土壤进行栽植。
4.病害管理。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立枯病和灰霉病。预防主要措施是床土基质消毒,控制苗床穴盘湿度。
三、抗寒防冻主要措施
(一)露地栽培抗寒防冻主要措施
1.品种选择。根据需求合理安排品种,建议选用耐寒性强的品种。
2.关注天气。及时关注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及早做好低温大风降温雨雪等灾害天气应对准备工作。
3.合理排灌。寒潮来临前1-2天,抢晴朗天气进行浇灌、浇足浇透,田间水当天渗完,排除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减缓降温速度,缓解低温影响,以利于保温。
4.合理施肥。追肥要早,提高蔬菜抗寒能力。寒潮过后及时补充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避免营养供应不足,促进蔬菜快速恢复生长。
5.加强覆盖。寒潮或雨雪来袭前,可采用塑料薄膜,无纺布、遮阴网、稻草等覆盖材料直接进行覆盖防寒,或塑料小拱棚覆盖,并在寒潮过后加强遮阳覆盖,延缓冻融过程,防止冻害。
6.病虫防控。要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控病虫害,合理利用生物源农药或低毒降解快的农药,提高蔬菜供应品质。
7.及时采收。及时采收,尽早上市以降低损失,增加供应量。
(二)设施栽培抗寒防冻主要措施
1.加强防护。通风口处和棚门口设置缓冲薄膜,降低热量散失。或者直接加盖无纺布等保温材料保温。
2.低温锻炼。在寒潮及雨雪天气来临前适度进行植株低温锻炼管理,适当通风降温,较正常管理下降2℃左右,帮助植株提前适应低温环境,减少气温骤降造成冷害和冻害。
3.合理光照。保证棚膜的透光性;在持续多日阴雨后骤然转晴,要注意根据大棚实际情况做好通风。
4.及时采收。遭遇寒潮冻害时,及时采收,降低损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