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评价结果反馈表
评价项目:2023年上高县城南医养结合建设项目5760万元专债资金支出
评价组织机构 |
上高县财政局 |
项目主管部门 |
上高县卫健委 |
||||||||||||||||||||||||||||||||||||||||||
项目单位名称 |
上高县妇幼保健院 |
项目起止时间 |
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 |
||||||||||||||||||||||||||||||||||||||||||
评价机构 |
江西珍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评价时间 |
2024年10月 |
||||||||||||||||||||||||||||||||||||||||||
评价分值 |
90 |
评价结论 |
优 |
||||||||||||||||||||||||||||||||||||||||||
项目基本情况 |
该项目根据上高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高县城南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上发改综字〔2022〕8号,上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第479号和第752号文件设立。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资金来源为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及自筹。该项目资金安排用于上高县妇幼保健院合并锦江镇卫生院后转型建设、附属设施建设、康养设备购置等。本项目实际建设为两年,计划第一年投入7200万元,其中自筹金额为1440万,专项债金额为5760万元,第二年投入 4800 万元,自筹金额960万元,专项债金3840万元。 项目批复建设主要内容:新建一栋五层综合楼(医养中心)9684平方米,总床位248个(单人陪护房8个,双人病房15个,三人病房70个);附属设施:一栋4层食堂大楼,建筑面积2654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及绿化工程;购置附属医疗保障和康养设备一批。 该项目第一批专项债券资金为2696万元、第二批专项债券资金为3064万元,共计5760万元已全部到位。 截至2023年末,该项目专债资金已支付4143.48万元,其中:建设工程款1483.1万元,设备购置款2660.38万元。自筹部分资金2023年已支付114.07万元。 项目从2022年9月开始筹划申报、招标、上高县妇幼保健院确定中标单位,2023年5月26日开始签订项目施工合同,到2023年末医养中心主体完成,食堂大楼工程未完工,除部分康复设备未到位外,其他医疗设备及附属设施已全部进场安装。 |
||||||||||||||||||||||||||||||||||||||||||||
主要绩效情况 |
完成医养中心楼、食堂大楼及附属设施建设,改善医院硬件及软件基础设施,通过项目建设,引入先进医疗技术与管理模式,使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从而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实现医疗与养老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医养转介的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医疗与养老机构之间的顺畅流转;增加特色医疗服务项目,如老年慢性病专科、康复理疗专科等,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多样化医疗需求,促进医院业务收入的增长;打造舒适、安全、便利的养老生活环境,重点关注老年群体生命健康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水平。 具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
||||||||||||||||||||||||||||||||||||||||||||
主要问题和建议 |
一、存在的问题 1.项目申报资料不够规范,绩效指标设定不够细化 项目申报资料不规范、未细化量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复文件单价金额比较大的设备未列明。 绩效自评指标太简单,不明确,不够细化。例如:时效指标中设置的及时性指标过于笼统;数量指标中只设置了医养中心和食堂大楼的建设指标,没有设置设备购置情况指标。 2.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项目建设工程进度滞后,项目资金支付进度不够,没有按计划执行到位。 3.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太简单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未详细说明违反规定后的具体惩处措施和问责机制,这可能导致在实际执行中对违规行为的威慑力不足。 4.项目设备购置没有按时到位 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其他设备和床位已全部购置完成,部分设备已经投入使用,电梯、空调、家具已全部进场安装,其余设备存放在仓库,等医养中心和食堂大楼装修完成后再行安装,由于部分康复设备未购置到位,设备购置完成率为90%。 5.建设项目进度未达标 2023年末医养中心楼主体完工,但食堂大楼因地质问题未完工,建筑工程进度为75%。 二、相关建议 1.提高项目申报手续及资料的要求,科学合理构建指标体系 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在设定项目时,要提出具体细化的要求,对不同科室的设备需求进行统计,制作出设备预购买清单。 借鉴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研究同类型建设项目的行业标准和优秀案例,从中获取可借鉴的绩效指标。亦可根据江西省评价体系中的同类项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2.明确目标与规范,严格监控与控制 建设项目初期,需要制定清晰、具体、可衡量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还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化因素,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进度计划、资源分配计划、质量控制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等。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各计划之间的协调性,确保进度、质量、成本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 建立进度跟踪机制,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检查和评估,设立进度预警机制,当项目进度出现潜在风险或延误迹象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项目团队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项目成本的监控和核算,建立成本台账,详细记录各项成本支出情况,严格控制项目变更带来的成本增加。 3.优化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完善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是财政资金使用的基本要求,不能简单、出于形式化。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应加入内部举报机制,鼓励项目团队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资金违规使用行为进行举报。主动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外部机构的监督检查。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报告,配合审计部门开展项目资金审计工作。 4.加强外部合作管理,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在设备采购前,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评估。除了考虑设备的质量和价格外,还要重点考察供应商的信誉、生产能力和交货历史。可以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根据交货准时率、产品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打分,选择优质供应商。 5.多方面处理地质导致工程滞后问题 建立定期的设备采购进度通报会议,采购部门向临床科室和其他相关部门汇报设备采购的最新进展,包括设备生产、运输、安装调试等环节的情况。 地质勘察方面。在发现回填土区域后,及时进行补充勘察。扩大勘察范围,采用更先进的勘察设备(如高精度地质雷达等),详细了解地下土层分布情况,为后续设计变更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设计变更管理方面。建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医院方)之间的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现地质问题,施工单位应立即通知各方,设计单位要在最短时间内提出初步的变更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变更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进度控制措施方面。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后的工程量和要求,重新编制详细的进度计划。采用关键路径法等工具,确定新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