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居民消费的质和量,直接决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努力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2023年江西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三年行动,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研究城乡居民消费情况,探讨如何挖掘百姓潜在消费能力的手段,对于后疫情时代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消费市场基本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消费的一个“大样本”,展示了消费者资金流向和消费喜好,可以很直观的展现一个地区的消费情况。我县2023年1-3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亿元,增长6.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三季度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销售额分别累计增长11.8%、5.4%、10.8%、18.3%;1-10月全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102036.8万元,同比增长5.8%;当月完成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452.3万元,同比增长10.8%。预计2023年全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1亿元,同比增长6.5%。从数据上看,经济已经开始回暖,但是居民的消费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11月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5%,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很多居民在消费上都显得较为谨慎。
二、存在问题
1.居民消费意愿低。2020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城乡居民要实现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多数人都感觉“钱难挣”。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变缓,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面对生活的压力,一部分人有了增加积累,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不敢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消费体验。然而,高房价、高医疗费用等因素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储蓄和投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消费意愿降低。
2.消费市场规模较小。长期以来,大中型城市才是促进居民消费的主要阵地,一二线城市占据着消费市场,而三四线城市与农村地区的消费空间十分有限。县域地区市场规模较小,很多居民会跑去市里或者省城消费,在县级产生的消费以服务业为主。此外,实体经济受挫,对消费市场的发展造成阻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餐饮、娱乐等行业遭受重创,企业生产与经营难度加大,2021年疫情的反复也让原本刚刚恢复的企业举步维艰,中小规模的实体企业不得不关停,对整个消费市场造成了无法预估的影响。
3.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及负债率高。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均也是制约居民消费意愿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者相对较多,而低收入者占比较大,高收入者消费能力强,但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相对低下,导致整体消费水平下降。近年来,居民的负债率不断上升,尤其是房贷、车贷等长期负债比例不断攀升。面对有限的可支配收入,一些居民选择削减日常消费,以应对负债带来的经济压力。
三、对策建议
1.稳经济。一方面,稳消费者。稳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多措并举拓宽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升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切实解决事关群众生活的教育、托幼、就业、医疗、住房等现实困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有效减轻群众刚性支出,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居民消费预期。另一方面,稳企业。有效发展消费经济,核心是稳住市场主体,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经济就能生机盎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落实,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稳民生,进而稳住消费预期。
2.促消费。一是充分挖掘干部群众消费潜力。倡导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发放各类促进消费倡议书,积极开展消费帮扶职工福利采购活动,在发放干部职工福利时,优先在县域内企业采购,实现刺激扩大消费和助力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倡导鼓励机关干部、国企职工在县域内餐饮企业、商场超市消费,购买县域内水果蔬菜、肉禽奶蛋等农特产品,多渠道促进市场消费。利用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倡导商场、超市、餐饮饭店开展“满立减、发礼券、馈赠品、搞优惠”活动,激励引导居民消费,营造良好消费氛围。二是开展大宗商品优惠促销活动。抢抓“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的政策机遇,聚焦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及时调整优化制约消费的过时政策,全面激发消费动能。引导商贸企业抓住春节、五一、国庆等销售旺季,开展以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为重点的让利促销活动,全力助推大宗商品销售,加快消费市场回暖。鼓励汽车销售企业通过降价促销、买车送险、以旧换新等措施,扩大汽车消费总量。组织经销商开展家电促销活动,发挥政府部门、电商平台和家电生产、流通、回收企业等各方面作用,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全面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三是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结合我县现有基础条件,抓住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节点和消费旺季,在县城街心、银海等人流密集区打造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和正常交通的情况下,允许门店在固定时间段设置外摊位,通过免费提供摊位等措施,鼓励延长营业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和地摊经济,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
3.固基建。一是加快城市基础建设。继续完善好万象广场、上高中心的交通、卫生、停车等基础设施,让居民有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出台政策支持发展“首店经济”,提高商圈客流量,将万象广场和上高中心打造成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商圈。在万象和供电所旁的小吃街上可统一配置桌椅,方便游客休息、进餐。同时还需盘活大观老街,可结合上高本土的道情、采茶戏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等,举办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进一步营造商圈文化娱乐氛围。二是畅通县乡消费通道。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县城来说薄弱且滞后,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改善县乡“互联网+”“智能消费”基础条件,建立农业物联网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拉近农村居民与各类商品的距离,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