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建议
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作为治理农业农村污染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应采取有效举措,加强防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对我县土肥工作的调研,同一般农户、种粮大户和相关农业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及在新界埠镇、泗溪镇等多个乡镇实地考察,发现我县整体水田土壤大部分酸化较为严重,pH平均值在5.11-5.42之间,部分地区水田土壤总磷含量低于0.6%,大部分地区土壤缺钾,其根本原因就是化肥农药用量过度。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将带来很多危害:一是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保肥保水性能降低,导致土地耕作条件变差;二是病虫害增加,特别是土传病害,导致农作物重茬时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三是土壤酸化、重金属超标,导致农产品品质降低,等等。所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势在必行、迫切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抓组织领导,促进工作落实。坚持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作为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在县级层面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县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等职责,制定3-5年的具体行动攻坚方案,建立起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是抓试验示范,以点带面推广。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示范带动”的思路,在我县种粮大镇如泗溪镇、新界埠镇等地率先实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改土增效、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并做好试验效果评估检验。通过试验试点精细操作,科学管理,精准掌握农作物产量、土壤结构等科学数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辐射。
三是抓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预报,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四是抓技术指导,强化田间管理。全县每年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升我县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职业农民的耕作能力和化肥农药减量意识。同时,在施肥、打药的重点时间段,抽调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各乡镇包联技术指导组,实行技术骨干包乡(镇)责任制,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真正让农民群众掌握田间管理技术要领和操作流程。
五是抓企业培育,鼓励农企合作。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几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化合作组织,把全县分成几个片区,支持其在片区内开展统一测土、统一配肥、统一供给、统一施肥“四统一”服务,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做好企业服务、收费标准、成效评估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搭建起农户与企业、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间的桥梁,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转型升级。
附件: